“发现得了,保护得下” 济南探索考古前置新模(3)
该墓地位于发掘区西北部,墓葬共12座,其中7座墓中发现有纪年文字,年代最早为泰定三年(公元1326年),最晚为至正年间(公元13411368年),5座墓的年代集中在至元四年、五年(公元1338年、1339年),墓主人包括郭八公、郭十公、郭十一公、郭十二公、郭七翁母亲李氏、郭佳之父郭德。砖雕壁画墓中,砖雕主要包括仿木结构建筑、桌椅、灯檠、衣架等。壁画主要包括歇山式建筑、开芳宴、启门图、孝行故事图、云鹤图及花卉等,出土器物包括瓷碗、瓷罐、瓷瓶、瓷香炉、铜镜、铜钱等。
济南元代郭氏家族墓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,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,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于2021年4月到7月发掘。
“济南市的考古前置政策及‘调查+勘探'模式是考古能力建设的有益探索,是有力贯彻中央关于考古与文物保护政策的实际行动,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种方式已经成为全国考古界的‘考古前置济南新模式',代表着济南市在考古方面走在了全国前面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!”郭俊峰很自豪地说。
从2021年初至今,市考古研究院先后完成考古调查加勘探的地块面积近7000万平方米。放在之前企业拿地后完成这个面积的勘探工作,至少需要2.8亿元,考古前置后,企业不用拿一分钱,考古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,而政府财政仅用了不足8000万元,直接节省2亿元以上。平均土地出让和项目落地时间均比预定时间提前了整整24个月,而节约的时间产生的经济效益,则无法估量。
文章来源:《考古》 网址: http://www.kg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7/219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