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古中国丨高科技与史料共同确认:克亚克库都(2)
唐玄宗攻下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后,从中原派往焉耆、龟兹、于阗、疏勒的镇兵并不算多,多的只有500人,因此,修建烽燧比较困难。
新疆尉犁县东南,沿孔雀河古河道,紧靠北山便道,在长达150公里的狭长地段,分布着11座古代烽燧。北山便道是汉代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,因此,这11座烽燧在很长时间内都被认为是汉晋时期的建筑。
考古地层学是一种通过判定遗址中诸堆积形成的先后过程或次序,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的方法。根据土质土色区分不同堆积,根据叠压、打破及平行关系确定不同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,从而确定它们的相对年代。
“从考古的类型学和地层学来看,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只有一层文化层堆积。”胡兴军介绍。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项目负责人胡兴军告诉封面新闻记者,在这次考古发掘中,考古队使用了高科技设备进行作业,如RTK(实时差分定位),对烽燧进行厘米级定位精度测量。此外,研究所还与多个科研单位和高校进行合作,如故宫博物院、南京博物院、中国科学院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兰州大学等,进行了多学科研究。最终,高科技与史料从五大要素共同确认:克亚克库都克烽燧的建造以及废弃年代,均为唐代。
“以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为代表的孔雀河烽燧群,在进行考古发掘前,我们都一直以为是汉晋时期的烽燧。”胡兴军说,但在与兰州大学合作对这个沙堆的形成年代进行研究后,大家发现,沙丘的形成年代远远晚于大家的想象。“通过古环境研究成果表明,这个沙堆是在罗布季风影响下逐渐堆积形成的,它的最后形成时期是在魏晋时期,所以修筑在沙堆上的烽燧不会早于魏晋时期。”
除明确的年号外,出土的文书上还有武周新字。武周新字是武则天时期创造的汉字总称,一般认为有18个字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“日月当空”组成的“曌”(zhào)。
文章来源:《考古》 网址: http://www.kg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1/2175.html
上一篇:讲好黄河 考古故事
下一篇:卢迎华:通过艺术的“考古挖掘”打破迷思